欢迎访问徐州医科大学发展规划办公室!
关于我们

|

联系我们

|

徐医首页

您目前的位置: 首页 > 政策研究 > 高教动态 > 正文 >

蒋华林:大力加强非传统、非常态教育治理能力建设

作者:蒋华林 重庆大学工程科教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     来源:      发布日期:2020-03-23     点击:

近年来,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取得了积极进展,但是,目前这种教育治理的视域是传统的、常态的,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引发的非传统的、非常态的教育治理的关注或讨论,则明显薄弱甚或欠缺,特别是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治理手段方面更是短板,教育治理能力亟需加强。

一、将非传统、非常态治理事项纳入日常治理框架

从广义上说,非传统、非常态治理事项已经被纳入教育治理框架。但是,由于没有进入教育治理的日常工作计划,因此不是事到临头就不会被想起,也不会有日常工作安排来研究、推进或落实。

俗话说:常抓才能不懈。针对这次疫情防控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,应将非传统、非常态教育治理,特别是教育本身之外引发的社会风险治理列为日常工作,列入年度工作计划,落实月度、季度例行安排,把落实工作抓实抓细。

二、加快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教育治理体系

传统的、常态的教育治理通常是制度化、文件化、会议化的,即在常规情况下通过制定制度、发布文件或召开会议就能推进治理。但面对非传统、非常态的教育治理问题,通常没有时间从容地发布文件或召开会议,这时候需要有足够的大数据支持科学决策,需要有完备的现代治理手段支撑实施,从而保证精准施策,而不是“一刀切”。

为此,要加快建设基于数据挖掘的互联网+治理平台,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教育治理体系,创新治理方式方法,调动各治理主体的积极性,提高治理的信息化、智能化水平,增强决策的科学性、民主性。

三、制定并及时更新完善非传统、非常态治理工作预案

根据国家和上级要求,教育系统或学校针对涉密事件应急处置、公共卫生、事故灾难、自然灾害、社会安全和网络安全等或许都制定了相应的应急预案。但这些预案,一是规定性强于操作性,遇事并不能应急及时响应启动;二是更新不及时,如《教育系统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》还是2009年编制的。为此,不仅要制定非传统、非常态治理工作预案,而且要结合国内外相关重大事件的处置情况、政策法规更新情况,及时(比如可以强制规定每年一次)更新完善,保证其先进性、适用性和有效性。同时要结合实际,随机应变、灵活应对。

四、加强治理体系实战演练提高治理能力

相当多的治理机制(制度)特别是非传统、非常态事项的治理机制,只是纸面上的,没有得到实践检验。是否可行、是否有效,也许连沙盘推演都没有做过。比如,某校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,由分管副校长任组长,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校医院,可以想见,面对如本次新冠疫情这样的重大事件,这种治理机制(也没有分级启动方案)显然力有不逮,事实上也没有按该预案执行。问题的关键是,由于没有进行预演或模拟,大家并不知此方案是否可行,有什么缺失或风险,只好另起炉灶临时制定新的方案。

鉴此,要加强治理体系实战演练和模拟训练,特别针对非传统、非常态治理事项,要做到宁可备而不用,不能用而无备。

(信息来源:重庆高教研究公众号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