医学教育评估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,首先是测量式评估。在评估方法上借鉴了心理学测试的方法,将医学能力定义为类似人格特征的组合,如“知识”“技能”“态度”“解决问题的能力”等,这些因素的每一个都可以独立于其他因素进行测量。测量目的主要是为了区分学生的能力高低,不合格的学生将无法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。二是评价式评估。20世纪90年代后,医学教育评估发生了较大的变化,主要的测评方式是基于工作场所的评估(workplace-based assessments, WBA),这与之前的结构化评估办法相比,其优势在于能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开展评估,但真实性并不等同于有效性,WBA中评估者的观察和解释至关重要,对其专业知识和评估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。三是系统性评估。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能力不是简单、直接的现象,单一的数字结果不能全面展示和充分概括学生的能力现状,逐渐转向对于系统评估的思考,例如围绕学生和老师的交互活动构建一个有意义的整体叙述等,但这并不是否定在教育的某些阶段做出“准备好/未准备好”的决定,而是这些决策必须要基于多种来源且有意义的信息、数据和有针对性的学习活动,要求在每一个重要决策的背后都有清晰充分的理由。虽然评估作为一种系统的测评概念已经得到广泛关注和认可,但在其执行过程中的有效性、公平性等问题仍需要进一步研究。
(详情请见:Advances in Health Sciences Education 2020年第5期)